着眼于教学质量提升的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威廉希尔官网公共基础课教学部副教授闫慧霞老师主持的《大学语文类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改革与实践》,自2013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以来,从教学内容、考试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积极付诸改革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在近期举办的专家评审验收会上,该项目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腹有诗书气自华”——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闫慧霞老师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内在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由原来的课文式教学改为专题式教学,增设名句名篇背诵、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创作,将课内常规教学与课外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引领学生通过感悟文学来感悟生命,通过理解文学来理解人生,通过认识文学来认识社会,通过把握文学来把握历史及未来。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人文视野,培育了学生的人文情怀,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
“绝知此事要躬行”——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考试模式改革
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成果占总成绩的30%,公开在报纸、杂志和网站上发表作品可以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上加分。闫慧霞老师认为,考试模式改革与创新是大学语文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客观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会计、园林创业实验131、141班应用文写作课程新的考试模式,将考试时间动态化、考试形式和方法多样化、考试成绩构成多元化。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只占30分,而平时课内写作、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公开发表作品,占70分。新的考试模式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兴趣,给予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闫慧霞老师认为,课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学方法必须着眼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美国教育家克莱·贝德福特曾经说过:“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你用激发好奇心来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闫慧霞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和应用写作学科的特质出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挖掘学校及所在地资源,精编新鲜、有趣、真实、典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富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案例的“案例法”;将多个文种组合在一起进行训练,通过设计科学、有趣、富有操作细节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情绪下学习写作应用文的“套餐法”。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现实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法”等等。
“众人拾柴火焰高”——开辟小组分工协作式教学模式改革新方向
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阻力。闫慧霞老师认为,兴趣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兴趣小组活动为契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解决了学生写作素材贫乏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三者平衡发展。因而于常规教学之外,还组建了应用文写作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动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公开在报纸、杂志和网站发表作品。通过举办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进行真实情境下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此外,召开成果展示会,展示学生课外参与实践活动的成果,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同学们摆脱课堂的束缚,走向课外,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让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教务与科技部供稿)
上一条:威廉希尔官网学子在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佳绩
下一条:威廉希尔官网学子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关闭】